11月28日上午11时18分,历经9年建设的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左线胜利贯通。在跃龙门隧道工程建设中,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带领的团队扎根工地,攻坚克难,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工程的安全建设和顺利贯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跃龙门隧道左线贯通仪式上,李术才院士作为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工程科研攻关单位代表以远程连线方式致贺词。
深化科技攻关,
服务国家重难点工程
成兰铁路位于四川、甘肃两省境内,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全长457.6公里,长大隧道多,线路沿线穿越龙门山、西秦岭地震活动构造区等断裂带,区域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跃龙门隧道左线全长19.981公里,右线全长20.042公里,穿越我国著名的龙门山山脉,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的特点,是成兰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极高风险隧道,是我国在建最难铁路越岭隧道之一,设计施工、科研攻关难度极大。
针对跃龙门隧道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李术才院士带领团队针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突涌水灾害防控等技术难点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多次到现场指导。团队通过创新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发铁路隧道探水专用仪器、隧道突涌水新型监测预警系统、特种注浆材料与注浆工艺,攻克了跃龙门隧道下穿高川河段、穿越龙门山断裂富水段、三斜灰岩富水段等隧道极高风险段落的突涌水防控和决策等一系列难题,形成了极高风险岩溶区富水隧道探水方法、隧道突涌水灾害预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破碎富水段注浆加固关键技术,保障隧道极高风险段施工期未发生重大突涌水事故,确保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相关研究成果被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在铁路领域推广应用。在跃龙门隧道左线顺利贯通之际,建设单位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及施工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特向山东大学发来感谢信,对山东大学为隧道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深入贯彻“党建引领育人”,
将“党旗插在工程一线”
团队积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完善临时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工程现场负责人石少帅教授依托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优秀党支部和山东大学优秀党支部,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为己任,主动请缨带领团队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长期驻扎工程一线解决工程现场难题。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在工程现场成立了山东大学成兰铁路临时党支部,将“三会一课”结合工程需求,党日活动结合工程难题,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队坚持用政治思想理论引领科研创新发展,切实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融入到重大工程难题科技攻关中,引导学生树立“勇于担当、扎根现场、服务国家重难点工程”的家国情怀。
面向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李术才院士一直倡导研究生培养需要紧紧围绕交通强国重大战略、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石少帅教授立足岩土和隧道工程学科特殊性,通过建立现场实习实验基地,开设“工程现场课堂”,带领学生深入工程一线,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凝练前沿科学问题,指导学生执笔为剑,攻坚克难,“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余名硕士、博士先后到跃龙门隧道工程现场进行现场科研和实践,推动了科研成果向实际运用的转化,培养了研究生直面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团队获2015年成兰铁路5标工程指挥部“优秀集体”,2018年成兰铁路11标工程指挥部“优秀集体”。团队依托跃龙门隧道工程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省部级工法3项,企业级工法4项,获山东大学“五四”青年团体优秀成果奖1项,2020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等。
李术才院士带领岩土工程团队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上砥砺前行。目前,李术才院士针对世纪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工程组织了现场攻关组和临时党支部,勉励大家发扬岩土工程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完成好各项科研任务,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利用学科具备的科研优势及资源优势,不断攻克国家重大工程中的技术难题,继续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山东大学的科技力量。
【素材来源】岩土工程中心 齐鲁交通学院【转载自】山大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鲁倩【责任编辑】王飞虎